沱沱工社董敏:做有机农业,“善良”必不可少

广告位

  “有机行业是一个负碳经济行业,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生态产生价值,是我们一直遵循的经营之道…

  “有机行业是一个负碳经济行业,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生态产生价值,是我们一直遵循的经营之道。”

  ——沱沱工社创始人、董事长董敏

  |木兰汇

  如何定义一家好企业?

  从CSR(企业社会责任)到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完善,也是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内在体现。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企业在其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每一个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都信仰商业向善、向上,也正是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大众最大的敬意。

  为此,中国企业家木兰汇推出“ESG木兰在行动”系列,书写ESG行动中的女性力量。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沱沱工社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天是蓝的、水是清澈的、农作物摘下来是可以直接吃的,大地是可以亲吻的。”这是2008年董敏决定创立沱沱工社时一个朴素的愿望。十多年来,沱沱工社每年向消费者提供1.8亿吨有机蔬菜,坚持“授人以渔”“产业扶贫”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用行动坚守着初心。

  沱沱工社是董敏的二次创业项目。2008年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她选择了没有一点经验也是最难的农业,“当时就没想着赚钱的事。我认为,财富的最终价值是造福社会。”董敏说,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让农业生产者能够专注于原产地生态深耕,收获好的农产品,让他们的劳动受到尊重和理解;同时,消费者回报良心农业,实现吃得好和吃得放心。这就是沱沱工社存在的意义。

  “有机农业是典型的‘三好事业’,对环境好、对人好、对农业好,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路走来,沱沱工社的发展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用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

  自建农场,助农脱贫

  “其实,我们是第一个做生鲜电商的。”最初,沱沱工社定位是电商平台,销售全球的有机食品。但是在采购过程中董敏发现,“根本找不到真正的有机食品,田间地头都是农药袋儿。”没办法,董敏只好自己建农场,一头扎进了农业。

  2009年,沱沱工社在北京平谷区建立了1050亩集有机种植、林下养殖、观光休闲、农耕体验、蔬菜宅配、科普教育、健康餐饮于一体的“放心食品前端农场”,自营种植有机蔬菜,养殖有机家禽、家畜。2018年,沱沱工社从生鲜电商转型为品牌农业供应商,与山姆、盒马、京东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了农业生产基地与知名渠道的无缝对接,联手打造“农超对接”平台。

  “过去一亩玉米地,农民们只能有900元收入,现在他们可以选择把地租给沱沱工社,获得1500元的租金。同时,他们还可以在农场工作,领取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沱沱工社按照产业工人的标准给他们上社保。”董敏说,截止目前,沱沱工社农场员工中的当地贫困农户占比保持在40%以上。

  除此之外,沱沱工社建立起的农场还延伸出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把城市消费力向乡村转移。

  除农场自营蔬菜外,沱沱工社还在北京门头沟山区号召农民采摘野菜、红头香椿、扫帚苗等农特产品,通过回收、消费这些农特产品,鼓励当地农民用劳动创造财富。这一做法也带动了北京周边4~5个农业园区的发展。

  2017年,沱沱工社在农业部及北京市农委的带领下,对口扶贫河北丰宁,建立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年销售各类蔬菜5500多吨,帮助了数千户贫困农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获得脱贫,让扶贫更有智慧。

  坚守有机种植13年来,沱沱工社在国内不同纬度和气候带先后建立4家自有农场和10多家合作农场,每年向消费者提供约1.8万吨有机蔬菜。

  受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农村局委托,沱沱工社还承担起新疆洛浦县,内蒙古商都县,河北望都县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工作。针对各县的特点,沱沱工社从课程体系、日程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做了“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进行。

  沱沱工社从农业生产技术、有机种养、农产品加工、美丽乡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新零售模式、物联网应用、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专业合作社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对洛浦人才进行了专业培训。经过 “手把手”式的深度教学,现场“一对一”答疑解惑,不仅开阔了贫困县致富带头人的眼界,还帮助他们系统的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加速培养新一批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起到了推进作用。

  订单农业模式,帮扶11万人脱贫致富

  有机食品行业,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做好中间桥梁,按质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成为沱沱工社精准扶贫的另一条主要途径。

  甘肃陇南地区拥有生产橄榄油天然的地质条件,生产的橄榄油品质达到世界一流,但却一直苦于“卖不出去”。当董敏第一次走进陇南大山,看到满山的橄榄树,“尝”过橄榄油的品质,当即定下了“原浆橄榄油扶贫计划”。

  沱沱工社引导白龙江沿岸14个乡镇6家合作社167个行政村24520户农户种植橄榄树,带动区域18.6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建设。截止目前企业累计支付收购资金已超过8亿多元,加工和生产能力达到国产橄榄油的80%以上,与广大种植户形成了企业技术指导、农户专业管理、签订契约合同,按质敞开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帮扶解决了11万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其中包括3743户贫困户。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生计问题,还保护了当地的环境生态保护,留住青山绿水。现在,沱沱工社的产品中保持20%的比例来自贫困地区。

  未来,沱沱工社计划引进更多扶贫产品,继续打通渠道与扶贫地区产品的“路”,坚持倡导消费扶贫,鼓励农户通过劳动脱贫。

  创新营销模式,打开农产品销路

  原《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之女邓小岚女士是资深的“沱粉”,在她的影响下,沱沱工社来到位于全国重点贫困县阜平县的马兰村进行实地考察。马兰村由20多个小自然村组成,这些小村如星星般撒落在东西长25华里的山沟里,村民们生活十分艰苦。由于交通不便,当地生态环境被保护的非常完整,尤其是散养的马兰橡子黑猪,符合有机标准,是当地特色。

  但由资金和技术以及传播资源的匮乏,村民难以将这群生长在玫瑰花园的猪仔以更有机、更环保的方式售卖出去。

  于是,沱沱工社决定推动马兰村开展“橡子黑猪”生态循环养殖项目。沱沱工社利用自身的生产标准、销售渠道、以及符合如今用户习惯的社区化和社群化的新型营销方式——让沱粉认领猪仔,一次性成功认领了30余头猪。按照当地平均2头猪养活一家人的基数来计算,一次认购,沱沱工社帮助了近20家贫困农户解决了他们一年的生计问题,为“橡子黑猪”产品打开了销路,实现了对当地农民的扶贫增收。

  “沱粉”们是沱沱工社公益、助农路上坚实的力量。2015年,资深沱粉、中国儿童戏剧先行者王淑琪在走访湘西时发现,世代种植卷丹百合的李先生家,因其沿用传统晾晒方法的无硫百合,外观较市面上用硫磺熏过的百合逊色不少,导致无人问津,生活入不敷出。李先生外出打工,三个女儿成为留守儿童,13岁的姐姐独自承担着所有家事。

  沱沱工社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发起了“百合助学”公益活动,五百多名沱粉参与其中,通过购买李先生家的无硫百合,仅48小时内就凑齐了三个小姐妹的学杂费及一年的生活费。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只有解决他们家庭的生计问题,才能真正让外出打工的父母留在孩子们身边。于是,沱沱工社又继续扩大采购范围,与湘西当地政府一起组织四、五十家农户,支持他们种植无硫百合,并帮助他们解决销售,让更多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不再远行,让劳动更有价值,让扶贫更有尊严。

  “做有机事业,‘善良’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当别人问起董敏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动力时,她说,“我从未把有机农业当成实现短期盈利的生意,用匠人精神持续投入、用心经营,将可持续的有机事业进行下去,是我们理解的长期主义。”

  (“ESG木兰在行动”专题由中国企业家木兰汇发起,聚焦ESG行动中的女性企业家力量,传播商界木兰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