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
上周我们发布了6月宏观策略配置报告《因势利导》,指出要顺应中国风险资产反弹的大势,过去一周的市场体现了这一明显的特征。
下一阶段,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在波动中可适当反向操作。预计A股仍从滑坡期转向减速带,切换初期,市场处于较为宽幅的震荡区间。策略应对上,我们应把握震荡性特征,以稳为主,在波动中适当布局。一方面,延续稳增长发力的基建、建材、数字新基建;另一方面,可逐步求进,逢低布局经济修复与成本压力缓解的主线。
一、市场回顾:因势利导
1、全球资产:成长股大涨,美债利率反弹,油价走高。A股继续延续反弹趋势,科创板和创业板表现靠前,科创板创2020年8月以来单周最大涨幅,最是引人注目。美债利率在近期下降之后出现一定反弹,由于6月和7月是密集加息期,美债利率仍有反复。由于欧美公布第六轮对俄制裁措施,且原油需求高峰期逐渐到来,油价继续维持上涨态势。
2、A股市场:疫情冲击缓解,需求修复,成长延续强势。上周疫情冲击缓解,上海6月1日起全面复工复产,货运物流指数快速回升。上周公布的PMI数据也验证了需求修复的判断,权益市场整体积极。上周涨幅靠前的行业是电力设备、汽车、电子、美容护理和计算机,周度涨幅均超5%。上涨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逻辑:一类是业绩持续高景气,前期大幅下跌,处在估值低位,股价与业绩背离的行业,如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另一类是底部困境反转逻辑,复工复产供应链修复,疫情缓解带来的需求回升,包括美容护理、汽车等。
上周排名靠后的行业是煤炭、房地产和建筑装饰。对于稳增长板块的地产、建筑装饰,虽然政策持续放松,房贷利率快速下调,但地产需求仍以观望为主,目前部分一、二线城市销售环比有所改善,但业绩仍在底部。
3、影响市场的未来因素。在国内疫情整体缓和的中性预期下,影响接下来资产配置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一、政策密集出台后的效果验证决定了结构性的机会和持续性;二、疫情后在政策和经济正常化进程中消费和投资的表现;三、海外流动性收缩冲击和高通胀压制下的海外经济需求是否加速萎缩;四、金融属性、需求预期弱化、供需缺口改善,部分产业上游成本缓和带来的机会;五、情绪的好转和政策的支持能否带来资金稳定地进入市场。
二、宏观逻辑:东风渐暖
A股反弹的基本因素是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中缓慢回升,正如我们之前的判断,东风渐暖特征明显。
1、经济从疫情冲击中缓慢修复,原料价格压力边际缓和。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同步回升,分别为49.6%、47.8%和48.4%,较上月环比分别上升2.2、5.9和5.7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2%,较上月回升5.3和5.6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低于上月8.4个百分点,原料价格边际上有一定的缓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4.1%,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物流边际有改善,但物流堵点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
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1.0%,高于上月2.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高于上月1.9和1.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处境相对困难,也是近期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
2、交运、零售服务业率先修复,建筑行业订单增加明显。近期的服务业复苏较快,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1%,高于上月7.1个百分点。具体看:零售、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位于扩张区间;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40.0%以下低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2%,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仍保持扩张态势。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2.7%和59.1%,高于上月1.7和6.8个百分点,基建落地情况大概率开始出现明显改善。
3、政策:各地各部委加快落实6方面33项措施,政策落地强化反弹逻辑。稳增长的迫切性越加凸显,随着疫情的缓和,在国常会部署6方面33项稳增长措施之后,各地各部委加快出台更加具体的细则,切实推进稳增长工作的进行。过去两周和接下来一两周都处在政策密集出炉的阶段,与之前偏宏观的政策口径定调相比,近期各项政策的“含金量”明显提升,针对性更强、更加细化、有明确的财政额度支持。在疫情缓和的基准假设下,政策细则的集中落地短期强化反弹逻辑,拉长来看,后续走势需要政策效果的验证。
三、产业逻辑:由外及内
产业演化的核心因素开始由外部→疫情→经济增长逐步过渡。下一阶段,稳经济大盘重要性提升,外部和疫情扰动减弱,业绩预期改善,权益市场震荡反弹。前期股价与业绩背离的行业或基本面强改善的行业结构性占优。
行业主导因子聚焦业绩基本面,从预期差与边际变化幅度看,需求因子和成本因子占优。上周行情和中观数据也基本验证我们对基本面的判断,相关行业反弹后,情绪和估值指标有所提升,但不至于形成制约。震荡反弹阶段结构性机会切换比较频繁。
1、景气因子:制造业景气改善,医药、化纤、石油、电气、汽车强改善。制造业边际变化明显:医药制造、化学纤维、石油加工、电气机械、汽车制造、金属制品行业景气大幅改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景气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回升,电气机械、化学纤维、汽车制造、金属制品、石油加工、计算机、医药制造和专用设备行业新订单环比超10%,表明疫情对短期需求的抑制明显减弱。购进价格指数仍处高位,反映原材料、物流成本高问题仍存。
2、景气因子:非制造业中的土木电信延续高景气,交运行业快速修复。非制造业分行业看,基建投资相关活动保持较强增势,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运行在60%以上,电信广播PMI也保持强势。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仍在上升,表明需求仍强。供应链疏通修复,零售业、邮政快递业、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经营活动指数较上月大幅上升,且均升至扩张区间。居民出行和可选消费相关的住宿业、餐饮业、旅游和文体娱乐相关行业也有所回暖。横向比较看房屋建筑、房地产、装卸搬运、互联网以及租赁商务行业的修复较慢。
3、估值/资金因子:农林牧渔、汽车估值高位,成长制约较少。从估值面看,农林牧渔、汽车估值处在较高分位,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美容护理PE在均值附近,大部分成长行业仍处在估值底部区域,估值因子的制约较少。
从资金面看,近期资金流向波动较大,主力资金上周主要流入机械设备、电子、建筑装饰、通信行业,流出有色、房地产、家用电器、商业贸易行业。北向资金净流入较多的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基础化工、非银金融和医药生物,相比前一周流入较多的交通运输、电力设备、石油石化、基础化工、公用事业,净流入方向有所切换。
四、资产与配置策略:稳中求进
(一)资产趋势
1、油价高位震荡。2022年1月布伦特油价从80美元每桶开始,一路攀升至140美元后,稳定在100美元以上,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加大,前期美股下跌正在反映衰退预期。通胀交易到衰退交易终难避免,但眼下进入能源消费旺季叠加中国经济复苏,能源价格大概率仍将维持高位,衰退时刻推迟到旺季结束后进入观察期。
近期成品油价格超过俄乌冲突初期,表现强于原油的原因是炼厂开工率已到90%以上高位。根据欧盟对俄罗斯最新制裁条款,未来6个月将影响300万桶/日的俄油出口,即使沙特和阿联酋释放剩余产能200万桶/天,也难弥补缺口。
通胀是目前全球资产定价的核心问题,通胀的空间和持续性影响货币政策紧缩程度和时间,同时上游价格的高企终将影响经济增速和中下游企业盈利。由于双碳造成的产能收缩叠加资源的自然衰退,能源通胀的持续性会更长。
2、美股暂迎喘息。自今年初我们一直表达对美股谨慎看法,并指出本轮美股下跌级别较大,是宏观货币周期叠加产业周期结束的结果,应对应历史上几次标准熊市下跌幅度。目前看,纳指对照2000-2001年走法,第一阶段下跌完成估值从极端高位,回归均值。在此位置,或将迎来阶段性反弹。
市场目前对于下半年是否加息仍存在分歧和幻想,但鉴于对前述能源价格的判断,货币收缩或是在通胀为主要目标的阶段下,不得不做的选择。随着联储的缩表加息,盈利端的压力仍将在下半年继续显现。
3、A股:股债性价比小幅回落,把握震荡特征。A股与债券收益差从-1倍标准差向下掉落后,资产配置天平开始倾向权益。近期反弹后,伴随着国债利率开始小幅上升,股债收益差向-1倍标准差回摆。
鉴于我们对利率上行概率加大的判断,倾向性认为股债性价比仍将小幅回落,但持续提升也较难。理由是经济最差时点过去,恢复是大概率事件,第一阶段反弹的博弈点是疫后修复。下一步行情的博弈点是经济恢复程度,本次疫后刺激政策力度不及2020年迅猛,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预期降低,加杠杆意愿低迷,出口和房地产都难对经济形成明显支撑,经济恢复的程度也不宜过于乐观。
就目前估值水平来看,A股不具备大幅提升基础,后续预计类似2011-2013年的震荡下行。当前,A股仍从滑坡期转向减速带,切换初期,市场处于较为宽幅的震荡区间。策略应对上,我们应把握震荡性特征,以控制波动为重要投资目标。
4、港股:中长期配置价值提升。恒生指数估值来到历史底部近期已经如期反弹。港股的底部铸就也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短期情绪和预期转变带动估值修复的行情之后,大概率中期仍会反复,特别是在外盘整体下行压力仍大的情况下,港股更偏向底部震荡。
5、债券:经济回升预期引发利率上行。复工复产确认,经济大概率企稳回升,上周利率普遍上行,整体收益率曲线上移。后续利率仍有上行空间,但幅度仍要看经济回升的程度,特别是社会融资需求能否超预期恢复。对于债市来说,三季度经济大概率回暖会成为久期策略的持久压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政府信用品种的热度会持续。精选信用标的,杠杆票息策略仍是占优选择。
(二)配置策略——稳中求进
大类资产配置:在波动中可适当反向操作。
1、A股:市场整体仍在左侧,右侧信号尚未确认,并逐步接近震荡区上沿,结构思路为主。震荡区域配置以稳为主,在波动中适当布局。临近中报预告期及疫后修复观察窗口,市场将继续围绕业绩修复能力强和维持稳定高增长的结构展开。
策略应该是从结构性机会稳中求进。一方面,延续稳增长发力的基建、建材、数字新基建;另一方面,逐步求进,逢低布局经济修复与成本压力缓解的主线。科创板近期反弹较多,源于持仓较少,超跌程度深,疫后修复预期高,做市商和降投资者门槛等政策利好流动性。展望后市,盈利增速尚未见底,右侧仍需等待。
2、港股:估值来到历史底部,中长期配置价值提升但仍有反复,继续关注能源、电讯、科技、医药。
3、债券:利率上行压力加大,精选信用标的仍是首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