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廖静池配置团队
作者:刘扬、王鹤
导读
邹司长关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实效,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5月18日,邹澜上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曾任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副司长、司长等职位,现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担任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期间,多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分析和回应关于金融数据和市场关注的相关问题。
▶货币政策新动向值得关注。下调5年期LPR利率15个bp,超市场预期,对于地产支持政策紧密契合李克强总理“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理解邹司长的货币政策观点,我们在此梳理了过去邹司长的发言和发表的学术研究文章,供市场参考。我们整理了邹澜就职央行金融市场司时期的主要发言以及发表的文章,内容集中在房地产、债券市场、个人贷款、小微企业和金融风险等方面。
▶ 总体来看,邹司长关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实效。在金融市场司期间,他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定位住房市场“房住不炒”、落实地产长效机制、化解部分房企债务风险、控制金融风险外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他对小微企业的重点关注或也将影响到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向。
风险提示:政策实施超预期
表1:邹澜发言汇总
时间 |
场合 |
发言内容 |
2022/04/14 |
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
个人住房贷款:将个人住房贷款的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和一般的企业贷款不同,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非常长,主要是依靠借款人每月的收入,按月等额偿还利息和本金。银行发放贷款主要根据客户收入情况,重点支持居民家庭力所能及的购房自住需求。从历史上看,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与就业、收入关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价波动影响比较小,这与有些国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 |
2022/01/18 |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
房地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下一步央行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
2021/12/30 |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 |
化解房地产风险:房地产企业间的项目并购是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出清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从长远看,通过并购等市场化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高负债企业集团资产、负债双瘦身,同时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市场各主体更加重视项目本身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利于形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
2021/10/15 |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
个人住房贷款: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金额保持平稳,与同期商品住宅销售金额基本匹配。其中,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受到一些约束,房价上涨速度得到抑制。房价回稳后,这些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
_ |
||
恒大集团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外溢性可控。恒大集团总负债中,金融负债不到三分之一。债权人也比较分散,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敞口不大。总体上看,其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依法依规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督促恒大集团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恢复项目建设,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金融部门将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项目复工的金融支持。恒大集团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经过近几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地价、房价、预期保持平稳,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地产行业总体是健康的。 |
||
_ |
||
2021/09/07 |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 |
金融促进共同富裕:除了金融扶贫之外,下一步在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比如,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执行好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对促进共同富裕非常重要。提高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好信贷增长缓慢省份的再贷款政策;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今天我们介绍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各项举措,还包括前不久我们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一起专门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还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平等、安全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总之,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2021/07/13 |
2021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 |
小微企业: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成效。 |
一是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30万户,同比增长29.2%。5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4.9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
||
二是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显著。2020年-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3万亿元。 |
||
三是重点行业企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5月末,全国共建立包含38.3万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金融机构已向18万家企业发放贷款7万亿元,带动就业将近3000万人。 |
||
另外,在减费让利方面,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红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出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五方面12项降费措施,配合银保监会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前6个月,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总的看,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企业融资便利性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 |
||
_ |
||
金融扶贫:近年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动员金融系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有力支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工作。 |
||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6月,牵头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对金融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出台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强化考核激励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截至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4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
||
二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人民银行专门印发通知,继续发挥再贷款激励引导作用,明确以前发放的扶贫再贷款可按规定展期,同时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 |
||
三是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5月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推动已出台的措施落地落实,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强化对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做好风险防范,努力形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
||
_ |
||
消费贷:近年来,我国的消费贷款增长平稳,与居民消费增长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6月末,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增长11.1%,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13.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民银行将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审慎、规范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加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发挥好消费金融在支持居民消费升级和促进双循环中的积极作用。 |
||
2021/04/01 |
国新办发布会 |
金融风险:过去三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趋向收敛。我国金融风险是多年长期积累形成的,是体制性、机制性、周期性和行为性等因素叠加的一个结果,尤其当前疫情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比较大,外部冲击引发境内金融市场波动,股市、债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面临震荡的风险;少数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还处在风险的暴露期,中低资质的企业还面临融资困境,债务违约的风险比较高;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高杠杆的中小房企的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也值得持续关注。 |
面对这些风险,下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入常态化的阶段,金融管理部门还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全力做好存量风险的化解工作,同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主动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
_ |
||
中小银行消费贷变种:个别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但同时,这类贷款本质其实就是居民消费贷款,通过制造噱头的方式来宣传获客,这也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自身服务能力的不足以及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些困境。尽管是个别银行,我们觉得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央行将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把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
||
人民银行会配合银保监等部门对中小银行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准入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指导。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审慎合规的前提下结合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来创新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对于有悖公序良俗,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的做法,及时予以纠正。多措并举切实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让中小银行做到能贷、愿贷、会贷。 |
||
_ |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低迷:2020年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2%,对于制造业投资低迷问题,邹澜分析有三点原因:一是受外部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贷款主要用于满足流动性资金需求,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还有待恢复。第二是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比较快,但是这些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里面所占的比重还比较有限。第三是制造业企业向轻资产方向发展,自身的投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制造业企业厂房设备由购买改为租赁,共享制造新业态也在逐步发展,这使得企业对投资的需求跟以前也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化宏观审慎评估,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与其他的金融管理部门一道,多措并举推动了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 |
||
2021年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是5.62万亿,同比增长了38.8%,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了增长,逆转了前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一直低迷的态势,金融支持制造业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我们相信对于制造业的投资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
||
同时,关于区域信贷投放平衡的问题,对相关的问题做更加深入的分析,也会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 |
||
_ |
||
2020/01/11 |
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 |
债券市场违约:经过过去若干年的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总量来看,现在整个债券市场的余额已经是接近100万亿,和GDP的比值大概是1:1的关系,从全球范围来看,规模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的第二大债券市场。从投资人和品种上来说,也较为丰富。从融资结构来看,债券市场已经发展为仅次于信贷市场,对于企业融资来说的第二大市场。 |
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若干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债的违约也较为突出,2019年已经累计有160家企业、480支永续债发生了违约,涉及的金额达到3000亿元左右。尽管跟国际市场相比、跟信贷市场相比,数量较低,但是这种突如其来的的现象还是使市场产生了恐慌。到现在为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央行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证监会加大执法力度。市场情绪有所平缓,但估计风险还会持续延续,可能还会有一些企业发生违约。 |
||
面临这种挑战,最重要的不是怎样让没有一家企业违约,而是在违约之后怎么办。2019年开始,相关部门大力推动违约处置机制的建设,从制度上补短板,从具体项目上一起探讨和研究,试图走出一些快捷方便,有利于企业恢复经营生产的处置机制。债券市场的发展如滚石上山,翻过一座大山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才能有更健康的债券市场。 |
||
展望未来,他表示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会有更多资管机构通过资管行业惠及千家万户,进行理性的投资。 |
||
2019/12/24 |
审理债券纠纷相关案件座谈会 |
债券市场违约:债券违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个体的违约事件有利于形成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定价机制,加快市场出清,促进评级结构的调整,本身也是配置市场资源的重要体现。正常、适度的个体违约是好现象,但如果是集中爆发违约,就有可能会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导致交叉传染,影响实体经济。央行将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完善债市机制建设: |
一是确保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稳定市场预期。为了防止出现企业融资困难导致违约,进而加剧违约暴露的发生,将通过相应措施做出逆周期的对冲调节; |
||
二是提高风险排查的针对性,做好违约风险的动态监测。指导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加大对风险的排查,针对重点企业监测排查,掌握偿付资金的安排,避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造成不必要的违约风险暴露。 |
||
三是公布市场化违约处置手段,推动违约主体的庭外重组,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债券置换、展期等市场化处置规则,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持有人、发行人庭外快速和解机制,推动违约债券庭外调解。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也有公平问题。对债权人来说,一定要想法设法打击逃废债,但反过来,债务人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确实会出现资金困难,债权人都是机构投资者,都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从长远角度看,也应该有债务和解的措施,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发行人从困境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最终对投资人来说也是利益最大化。另外,加快违约债券市场建设,培养合规违约债券投资人队伍,鼓励支持各类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和专业化的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债券交易。 |
||
四是进一步优化债券市场法治环境,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与最高法加强配合,在司法层面加大对逃废债的打击力度。 |
||
2019/09/22 |
“金融科技与小微贷款的未来”专题论坛 |
互联网与小微金融服务: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这为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机遇。一是互联网经济发展使小微有了更多发展机遇;二是供应链等场景信息的可视化和智能化,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更加紧密融合;三是科技发展,是包括大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组织提高了服务小企业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平台依托小微企业商贸服务延伸到融资服务进一步服务了小微的金融服务供给。 |
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也需要看到技术进步带动深层次的社会生产变革,在带来效能提升潜力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素。要做到技术赋能金融服务的长效可持续发展,邹澜指出,至少有几点是必须坚持的:一是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必须持牌;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真场景真技术,而不是脱实向虚,形成所谓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三是坚持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负债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包容、共享的理念,在组织方式变革过程中支持鼓励不同类型的机构在生产和金融服务高度融合过程中优势互补,但要事先划清风险边界,责任边界。 |
||
2015/04/12 |
中国绿色投融资对话平台专家研讨会暨气候融资高层论坛 |
绿色债券:在宏观层面,绿色债券实际上具有结构调整的概念。我们现在承担的信贷政策的宏观引导,其实就是结构调整的内容。 |
这些年的经验表明,通过债券推动市场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的作用,这是在实践当中发现的。理论上我们认为:推动市场发展应该是总体上平衡的,不会侧重于某个具体的方面,但是市场发展正应了一句古话——“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过去很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需要破除,有很多不相衔接的地方需要被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对一些相对紧迫的行业和领域——比如现在讨论的绿色领域,优先运用行政资源,在其发展的起步时点,就能产生一定的结构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推动绿色债券的概念,是有必要性、可行性的。 |
||
从界定绿色债券来说,以下几个关系需要认真理清:(1)如何定义——绿色债券和产业政策的关系;(2)平行抑或兼容——绿色债券与其他债券的关系;(3)利益抑或道义——绿色和债券的关系。 |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证券时报网,新浪财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绿色投融资对话平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整理
表2:邹澜发表文章汇总
时间 |
题目 |
刊物 |
主要内容 |
2019年 |
对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小微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清华金融评论》 |
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金融业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本文指出,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长效可持续发展有几点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持牌经营、服务有真实场景的实体经济、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从严监管面向公众的金融负债活动等,并在事先划清风险责任边界的基础上鼓励不同类型机构优势互补。 |
2007年 |
进一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OTC内涵——基于融资格局变化的分析 |
《中国金融》 |
决定融资模式选择的真正因素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金融环境的发展。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金融体系分业经营,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主导的模式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高度关联,系统性风险叠加。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丰富的融资工具组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伴随着债权融资规模的扩大,为债券提供主要交易空间的场外市场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在载体上和技术上为债券市场提供支持。目前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从形式到内容已具备了成为OTC平台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效应,并不断做大做强这一市场,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流动性和市场机制。 |
2005年 |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简析 |
《金融法苑》 |
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国内首批资产支持证券,在国内孕育十余年的资产证券化终于破土。在某种意义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对债权债务关系的重新安排,新构建的法律关系中涉及多个参与主体,较为复杂。可以说,法律问题是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各方面公认的最大难题,法律关系是否清晰、明确,直接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的规范发展。 |
资料来源:知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