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高风险区和中风险区的依据是什么?国家卫生健康委解释

广告位

央视网消息:6月28日下午,国务院国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卫健委介绍疫情防控科学准确情况,并答记者问。…

央视网消息:6月28日下午,国务院国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卫健委介绍疫情防控科学准确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对风险区域的划定进行了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有哪些相应的控制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高危区域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的场所,以及活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高的工作场所和活动场所。原则上以居民小区或村庄为单位界定高危区域,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和调整危险区域。高危区域采取“留在家里,提供上门服务”的方式进行封闭管控。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可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溢出的高危地区人群,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分离的第1、2、3、5、7天进行核酸检测。
中等风险区是指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和流动,可能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的区域,如工作场所、活动场所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危险区域。中风险区采取“人不离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连续7天没有新的感染,可以降到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泄漏的中风险区人群,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进行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区域划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地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地区的人在离开所在地区或城市时,应持有48小时阴性核酸检测证明。对于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地区人群,无需采取隔离控制措施,但要求在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疫情发生后的县(市、区、旗)中高风险区全部解除后,所在县(市、区、旗)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同时,第九版防控预案也明确规定,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如果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其居住地、工作场所和活动区域的传播风险较低,密接人员已被及时控制。经过研判,如果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那么风险区域可能无法划定。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