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王帆 近日,南财城市通、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综合考虑了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水平、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选取了30个城市作为样本,构建了净零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对30个样本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30个样本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佛山、泉州、济南、南通、西安、福州、东莞、徐州、唐山、大连、温州、昆明、长春、沈阳、厦门和扬州。
在30个城市净零碳发展水平总排行中,深圳以较大优势高居榜首。
《报告》指出,在30个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总排名中,深圳低碳排放强度和高发展质量等优势明显。作为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深圳的低碳发展有颇多亮点,在单位GDP碳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人均能源消费量等指标都是第一名,这些都是净零碳城市的核心指标,显示出深圳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绿色转型质量较高。
“空间小市”的大能量
《报告》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碳排放指数、能源结构指数、能源消费指数以及发展质量指数。其中,在“发展质量指数”这个二级指标中,深圳在30个城市中位列第一,其他二级指标基本位列前茅。
发展质量涉及经济发展质量、绿色发展质量等方面。其中,经济发展质量主要衡量城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等,绿色发展质量主要衡量城市空气质量、绿化覆盖率、固废处理水平以及城市碳汇水平等。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城,2021年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7万元,单位面积GDP更是在各城市中遥遥领先,同时是唯一一个城镇化率达到100%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城镇化率为其低碳发展增色不少。
深圳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绿色的发展,在绿色发展质量指标中,深圳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譬如,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了43%,均属于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将城市碳汇指标单独列出,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减排手段之外,发展城市碳汇是迈向净零碳城市的另一个重要路径。目前它所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而且中国不同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面积大小、城镇化率等差异较大,城市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未来发挥的作用将更大。我国承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难以完全减除,需要用碳吸收的手段对排放量进行中和,生态系统碳汇就是目前核算方法和实施技术最成熟的碳吸收途径。
为对比各城市“十三五”时期的总体碳汇能力,《报告》对各城市每年的单位面积碳汇量求和,得到“十三五”期间各城市的单位面积总碳汇能力。在30个样本城市中,深圳的单位面积碳汇量位列第六名。
这一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深圳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即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市,面积仅不足2000平方公里(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但深圳坚持生态立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并在国土开发空间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将市域面积近50%纳入控制保护范围,布设生态资源保护安全网。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呈脱钩趋势
净零碳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寻找经济与低碳的共赢路径,而最直接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看城市的单位GDP碳排放量水平,即碳排放强度。在单位GDP碳排放量这个指标中,深圳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2010年深圳被纳入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此后深圳在政策、资金和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按照2020年的碳排放强度,深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过程中,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走高。深圳的超低碳排放强度是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不断优化的结果,既从源头治理,也从末端采取措施。
2021年,深圳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按照三次产业结构来划分,2021年深圳第二产业占比仍为37%,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尽管工业仍然占据了较高比重,但得益于持续的产业转型动作,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40%,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是四大支柱产业贡献最大的领域。
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深圳已经彻底淘汰了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业用煤,市域内仅有一座燃煤电厂,核电、气电等清洁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超过了3/4。
《报告》显示,深圳2020年的发电量在30城中排名第三,但其发电侧碳排放量却非常低,单位发电量碳排放也处于样本城市最低水平,这正是得益于发电结构的优化。
在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之外,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2009年,深圳市开始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工作;到2010年,逐步推出纯电动巡游出租车;2015年,推行纯电动物流车;2017年,深圳实现公交电动化,是全球纯电动公交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2018年,巡游出租车实现全面电动化,深圳市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的城市,也是全球运营纯电动巡游车数量最大的城市;2020年,深圳市实现网约车、环卫车全面纯电动化。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4%——深圳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最快最高的城市。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深圳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但碳排放指数则呈波动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已经呈现出脱钩趋势。
单位GDP能耗指数最低
在能源消费指数这个二级指标中,深圳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主要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化进程等。城市能源消费指数重点关注城市能耗、电耗在数量与结构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消费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与破坏。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协调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其中,在能源消费指数下设的三级指标中,深圳的单位GDP能耗指数最低。单位GDP能耗,即能耗强度,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地区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体现了地区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以能耗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动能转换。
2020年,深圳单位GDP能耗降至0.17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在“十三五”期间下降了19.3%,在国际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往往备受关注。随着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不断提升,节约用电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单位GDP电耗,即电耗强度,是反映电力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可以衡量地区经济活动中对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报告》的30个样本城市中,北京的电耗强度最低,深圳的表现位居第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未来城市的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能源使用、碳排放等约束。即使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但在减排压力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等情况下,最容易受到波及的便是高能耗行业。
在限电等影响因素下,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或将成为未来城市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竞争因素。当一个城市的单位GDP能耗、电耗越低,则代表着能效越高,产业结构越先进,受能源、碳排放约束的可能性也越小,在绿色低碳的转型趋势下,城市的未来发展将有着更大的潜力。
另外,从《报告》呈现的情况来看,深圳在迈向净零碳城市的过程中,仍然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包括进一步控制煤炭消费,提高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提升光伏、海上风电应用规模,从而提升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一步强化工业降碳减排,推进工业节能提效和制造业优化升级,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尤其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鼓励新技术的使用,大力推进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并促进低碳示范、试点项目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