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10亿网民力量建设更有质感、更有温度的数字公益
央视网消息(记者陈诗文):8月29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民政部、中国残联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主办,天津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胡普”
本届论坛聚焦数字公益慈善主题,倡导数字文明,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凝聚共识,积极构建健康文明数字公益慈善新生态,让经济社会发展有质感、有温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数字文明成果方面更有获得感、更幸福
——应对突发事件
论坛上,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春生介绍,当前我国网络公益慈善已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途径。
抗疫时,慈善机构通过网络及时发布捐款需求,企业公众等通过网络热烈回应积极捐款。 仅2020年上半年,中国就有约5000万网民通过互联网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捐钱,积极支持打赢疫情阻击战。 2021年7月,河南洪涝灾害发生后,慈善组织利用互联网在短短两周内募集善款超过15亿元,吸引了大批志愿者、社工和爱心企业通过互联网与受灾群众进行沟通、获取资源
——帮助残疾人就业
谈到互联网给残疾人生活带来的变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同志强调,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尊严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数字经济时代新业态、新工种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创业,勇于追梦、活出美好人生,持续释放出上进心正能量。
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杨聪也表示,互联网为更多残疾人看到、人们关注和讨论残疾人问题创造了空间。 通过网络,人们看到残疾人运动员在残奥会上英勇奋斗、为国家增光,看到残疾人共同走向富裕而漫长的道路……看残疾人的过程总是带给他们对生命的感动和对文明的生动理解。
——提高急救工作效能
作为由中国红十字总会发起并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近年来将数字化理念和工具纳入机构发展战略和资源动员之中。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我们通过屏幕感谢所有从生死线上获救的人。 贝晓超理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治理在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优势尤为明显。 通过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在构建基于社会资源的应急救援响应体系,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智能救援体系、救援协作体系、红十字急救单、志愿者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数字工具提高公益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面向公益数字化的未来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始了新的征程。 从现在开始,面向未来,如何让数字技术成为慈善公益的可靠伙伴?
网易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刘杰表示,捐赠生活必需品和现金仍然是公益的重要内容,但已经不是主要痛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公益显然还不够,比如提高公益产品的分发效率、分发准确率等,只着眼于公益数字化方面,还应该真正为受援者、为欠发达地区解决突出痛点,带来具有长远价值的公益行为。”
中国矿业大学语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捐赠量和关注度是当前公益数字化带来的最大变化,但未来需要着力建立捐赠人更深的信任。 例如,在救助困难儿童的过程中,传递给捐助者的价值不是给孩子东西,而是给孩子“力量”,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环境。 “不仅要告诉你项目的钱花在了哪里,还要传达公益的价值,看你(项目)的有效性及其价值。 ”